第10章 传承

“现在还不晚,永远都不晚。”

詹知夏从“小时光”回到酒店后,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了两小时,望着漆黑的天花板,思绪纷飞。

第二天,太阳照常升起,詹知夏迷迷糊糊地洗漱完毕后,便出门了。

今天詹知夏准备去看一些桥,这是“白浮君”推荐给她的,他告诉她,苏州是全国极为著名的桥城,唐代时便有“红栏三百九十桥”的诗句流传。

苏州桥中,三鼎甲当为宝带桥、彩云桥和枫桥。枫桥因唐诗而名传千古,宝带桥和彩云桥则胜在造型奇妙。

之后的一整天时间,詹知夏都在看桥,其中不少是原汁原味的古建筑,也有一些是近代重建的桥,每一座桥都风格鲜明,各有千秋,让人为之惊叹。

看完部分市郊的桥后,已经是下午五点钟了,詹知夏乘车回到市区的古运河旁,继续参观游览,忽然发现远处的一座桥边有人群聚集,似乎发生了什么事。

詹知夏本不想去凑热闹,但顺路走到近处时,却听到有人在议论。

“你让我去扶?你怎么不去?被讹了怎么办?”

“就是,不想讹人,她为什么要摔倒啊?”

听到议论声,詹知夏顿时感到心寒,也大概明白发生了什么事,忙向人群聚集的中央望去,只见一个衣衫整洁干净,大约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倒在地上,双目微闭,牙关紧咬。

四周的行人都在指指点点,但没人敢上前搀扶老太太。

对此,詹知夏能够理解,但也有些心寒。她没有犹豫,果断走上前去,只听见身后有人在劝她:“小姑娘你可要想好啊,万一被讹了….”

“是啊是啊……”

“现在老骗子可多了……”

对于路人们的劝告,詹知夏好像没有听见一样,径直走上前去。

扶?肯定不能扶。道理很简单,如果老太太没摔伤,自己肯定能爬起来,但如果她摔伤了,詹知夏去扶她,其实是在帮倒忙。她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,不懂急救的人如果随意搬动摔倒的人,很可能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。

正确的做法很简单,第一步是保护现场,阻挡来往的行人和车辆,防止误伤伤者,然后再上前观察摔倒者的伤势,询问情况,问伤者自己能不能起来,如果可以,便让他自己起来,如果不行,也可以帮忙联系其家人或者救护车。

这时,詹知夏已经来到老

太太身旁,蹲下身望着她,关切地问道:“老太太,您感觉哪里不舒服或者疼吗?您自己能站起来吗?”

“小腿有点疼,站不起来。”老太太的声音非常虚弱。

“那我可以用您的手机给您的家人打个电话吗?然后再帮您叫个救护车?”詹知夏询问道。

“我家人不在本地,你帮我叫个救护车吧,谢谢你了,小姑娘。”老太太表现出非常感激的样子。

“那好。”詹知夏得到老太太的同意后,当即将老太太因摔倒掉落的苹果手机捡起来,并拨打了120,告知对方具体的情况和位置。

“奶奶您多大年纪了呀?”从老太太的穿着、语气以及地上的苹果手机,詹知夏判断她应该不是想碰瓷,也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,便决定跟她聊会儿天,以分散她的注意力,帮她减轻疼痛感。

“我今年六十七了。”老太太应道。

“需要我通知您老伴儿或孩子吗?您孩子在哪里呀?您摔倒了肯定需要人照顾。”詹知夏关心起老太太来。

“我老伴儿两年前就去世了,我女儿也去国外出差了,短时间内回不来。我外孙女倒是在苏州,但她现在在读书,我不想打扰她。”老太太虚弱地笑了笑。

“这都什么时候了,还谈什么打扰?您要是不告诉您外孙女,事后她知道了肯定会埋怨您。”詹知夏说完见老太太依旧有些犹豫,继续道,“您就相信我吧,我是站在一个外孙女的立场跟您说的。”

“那好吧………”老太太最终答应了。

詹知夏见老太太点了头,立刻在手机通讯录里找出她外孙女的电话拨打出去,电话很快接通了:“喂,你好,你是于冬冬吗?你姥姥摔倒了,可能需要你去一趟医院,我让她跟你说吧。”

詹知夏怕于冬冬认为她是骗子,说完后便将手机放在老太太的耳边。

“喂,冬冬啊…”

“姥姥,你没事吧?你在哪儿?我现在就过来!”

“我没事儿,就是不小心摔了一下,要不你别过来了,别耽误你上课。”

“姥姥你说什么呢,这时候我还有心情上课吗?你等着,我现在就过去。”于冬冬说完后没有挂断电话,而是询问了老太太的一些情况,直到老太太说话都觉得有些累了,这才挂断电话。

电话挂断后,老太太望向詹知夏:“小姑娘啊,你是个好人……



接着,老太太又环视了一圈依旧在围观的路人,道:“其实他们也是好人,只是现在变老的坏人太多了,我都理解。”

“唉……”詹知夏也不知道说点什么好,只是叹了口气。

“我是苏州本地人,在这大运河边上生活也有六十多年了,最近几年看到过好几起类似的事件,看到那些好心人被讹,我心里面也难受得很,你说现在的坏人怎么就这么坏呢?”老太太说话的时候,胸膛略微起伏,似乎有些生气。

詹知夏见状,赶忙安抚她,让她平静下来。

突然,詹知夏的目光定在了老太太的右耳上,她看了又看,忍不住问道:“奶奶,您这是点翠的耳环吧?”

“是呀,你知道点翠?”老太太闻言,有些意外,也有些惊喜。

“知道一点儿。”詹知夏点了点头。

点翠工艺是一项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,始于汉代,在清代康熙、雍正、乾隆时期达到发展的巅峰,晚清、民国时期仍然流行,直到抗战爆发后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而近现代以来,由于点翠的原材料翠鸟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,因此点翠工艺逐渐走向没落,留存在世的点翠首饰皆价值不菲。

“我家老头儿就是自小学点翠的手艺人,他那一脉啊,点翠手艺传男不传女,但我只给他生了个女儿。”老太太喃喃道,忆起了往事。

“那这门手艺就这样失传了吗?”詹知夏问道。

“那哪儿能啊。”老太太笑了笑,道,“我老伴儿可不封建迷信,其实他愿意教给女儿,只是女儿不愿意学,觉得太过残忍,不过老头子很早之前就把这门手艺教给我了。”

“也是,什么传男不传女呀,终究是一纸空谈,爱的传承反而更加重要。”詹知夏闻言,这样说道。

“他本想着等女儿生了外孙,再把这门手艺传下去,但没想到的是,我女儿也生了个女儿。我外孙女倒是想学,但是她妈不让,不过我这外孙女后来也没让我失望,考上了苏州大学的设计系,研究出了替代材料,用缎带和轻黏土也能做出点翠首饰,既环保又便宜,而且没什么差别,非常受欢迎,听说在网上赚了不少钱。”老太太说话间颇为自豪。看着老太太灿烂的笑容,詹知夏便知道转移注意力的目标已然达成,同时心里也十分感慨。

整个大运河沿线,乃至整个中国,有着数不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有的因为时代快速发展而消失,而有的则顺应时代留存了下来

正当詹知夏思索之时,老太太忽然伸出手,将右耳的点翠耳环摘了下来,摊在掌上递给詹知夏,道:“这只耳环啊,是当年我自己做的,本来左耳也有一只,是我老伴儿做的,但两年多以前已经送出去了,这只就送给你吧。”

“这我可不能要。”詹知夏连忙拒绝。她虽然不太了解点翠,却也看得出来,这绝不是轻黏土和缎带所做的点翠首饰,价值肯定不菲。

只是好心帮人叫个救护车而已,詹知夏受不起这份厚礼。

“都是缘分,难不成你想让我戴着它一起人土吗?”老太太不收手,坚持要送给詹知夏。

“不行不行,真的不行。”詹知夏的态度也很坚决。

可老太太一直伸着手,连手掌都略微颤抖了,詹知夏见状,忍不住叹了口气:“好吧好吧,我收下。”

见詹知夏收下耳环,老太太这才笑了起来。

在詹知夏接过耳环的时候,救护车也赶来了,医护人员抬着担架下来后,没多久便将老太太抬上了车。詹知夏想了想,决定跟老太太一起坐救护车去医院,才到医院没多久,老太太的外孙女于冬冬也赶了过来。

这时老太太正在手术室急救,詹知夏接通电话后,于冬冬很快便来到手术室门口,一见面便对詹知夏道谢。詹知夏急忙掏出兜里的点翠耳环递给于冬冬,说:“这是你姥姥的东西,我代为保存,现在还给你。”

“这是姥姥送给你的吧?既然她送给你了,你就收下吧,她和我外公早商量过了,会将这对耳环送出去,我们家已经不需要点翠了。”于冬冬笑道。

“那好吧…”话说到这份儿上,詹知夏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拒绝了。

既然于冬冬到了,詹知夏也可以放心地离开了。回到酒店,洗完澡,射在床上的她,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:“爱的传承更加重要。”

不多时,“白浮君”评论:“今天发生了什么事,感触这么深?”

“今天我在路边帮助了一个摔倒的老太太,跟她聊了会儿天,说到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关的话题,所以有点感触。”

詹知夏的消息刚发出去一会儿,“白浮君”便发来一条让她感到莫名其妙的消息:“感谢!实在是太感谢了!哈哈。”

詹知夏不禁感到很疑惑:“嗯?感谢什么?”

“刚才你的话让我产生了灵感,解决了我工作上的

事,很重要的事。所以我现在要先去忙一下,有空再聊。”“白浮君”回复道。

“很高兴能帮上忙,那你去忙吧。”詹知夏回复完消息,便观察起那只点翠耳环来,翠蓝色的羽毛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梦幻。




推荐阅读: 狂神 为了你,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 拥抱谎言拥抱你 斗罗大陆外传斗罗世界
章节目录
看大家对

隔河千里,秦川知夏 第10章 传承

的精彩评论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